蛋白质外壳用什么标记-蛋白质外壳含什么元素

蛋白质工程 44

文章信息一览:

用磷32和硫35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出来的噬菌体的DNA和蛋...

1、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分别用P32和S35进行标记,这是因为蛋白质外壳并不进入被感染细菌的细胞内部,因此,仅噬菌体DNA进入细菌细胞。在细菌内,噬菌体DNA通过***过程产生新的DNA分子。***后的噬菌体从细菌中释放出来,其中只有两个噬菌体的DNA保留了标记的P32,其余的噬菌体DNA没有P32标记。

2、硫35和磷32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用硫35和磷32标记用到的方法是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示踪实验的创建者是Hevesy。Hevesy于1923年首先用天然放射性212Pb研究铅盐在豆科植物内的分布和转移。

蛋白质外壳用什么标记-蛋白质外壳含什么元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你说的应该是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用硫35或磷32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都是重的在下,轻的在上,书上的图是两层,我觉得也有可能是3层,上层是培养液,中层是噬菌体及亲代外壳,下层是大肠杆菌。不同的是用硫35标记的中层放射性较高,用磷32标记的下层放射性较高。

4、格里菲斯因为没有将细菌体内的各种物质分离开分别与活R型细菌混合,所以不能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5、因为同位素示踪法最终观察的是放射性,无论用什么标记最终都是看放射性。标记同一个噬菌体,S和P都有放射性,等于没有标记,这是没有意义的操作。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借助同位素原子以研究有机反应历程。即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

蛋白质外壳用什么标记-蛋白质外壳含什么元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5s只能标记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上,为啥?

首先,一个元素能够标记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必须含有该元素。 由于噬菌体由蛋白质外壳和核心核酸组成,硫(S)元素存在于蛋白质中,而不存在于核酸中。 因此,35S只能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请注意:硫(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而磷(P)是核酸的特征元素。

因为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心核酸构成,S硫元素存在于蛋白质而不存在于核酸,因而35s只能标记噬菌体的外壳。注意: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是核酸的特征元素。

S标记的大肠杆菌T2噬菌体,是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是留在外面的,没有进入到细菌中,所以新产生的的噬菌体不含35S。

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将其DNA注入细菌细胞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离心后,沉淀物是被侵染的细菌,上清液含未进入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外壳。所以,32P标记,放射性主要在沉淀中;而35S标记,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中。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涉及到蛋白质和DNA的标记。噬菌体的外壳主要由C、H、O、N、S等元素构成,因此使用35S来标记其外壳,而DNA则以其磷酸基团为标记,用32P来标记。实验过程中,噬菌体通过注入的方式侵入大肠杆菌,外壳留在细菌外部,仅DNA被注入。

因为噬菌体蛋白质中含S而不含P,而DNA中多数含P而不含S,所以可以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注入到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DNA分子,噬菌体蛋白质没有进入到细菌中,***出来的噬菌体的蛋白质是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重新合成的。所以,所释放出来的噬菌体不含35S。

...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用了同位素标记方法,具体是用32P标记...

1、答案是:C。由于只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是含32P的,最终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噬菌体是含32P的,占全部的2/400=0.5%。

2、用于示踪技术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用于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3H、15N、14C、18O、32P、35S等。

3、B错误;如果用15N标记脱氧核苷酸只能弄清分裂期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而对染色体形态没有办法进行变化规律的研究,C错误;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同位素标记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高一生物:有一章节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有个实验叫做“T2噬菌体侵染大肠...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首先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让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发现,大多数的DNA留在了细菌中,而大多数的蛋白质则被清除掉了。这表明,噬菌体的遗传信息主要是由DNA携带的,而不是蛋白质。

这一实验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证明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特性,而蛋白质则不承担遗传信息传递的角色。这为后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关键性的证据,推动了遗传学领域的发展。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科学家们不仅揭示了DNA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核心作用,还为理解生命的遗传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转化试验 试验中,艾弗里等发现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实验 证明了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DNA才是遗传物质。重建试验 证明了在只有RNA没有D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朊病毒 朊病毒的发现,证实在某些情况下蛋白质可以作为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而存在。

蛋白质的作用更多体现在噬菌体的结构和功能上,而不是遗传信息的存储或传递。因此,噬菌体侵染实验的结论表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角色。尽管蛋白质在噬菌体侵染过程中不可或缺,但它们并未被证实具有遗传物质的功能。这一发现对于理解遗传物质的本质和生物体遗传信息的传递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结果***出来的绝大...

1、如果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发现细菌细胞里有放射性。如果用放射性的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细菌细胞里就没有放射性。证明噬菌体侵染时进入细菌细胞的只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2、噬菌体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细胞中有31P和35S,所以子代噬菌体中只有这两种物质。所以答案为C。

3、将宿主大肠杆菌细胞分别放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或32P的培养基中,用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蛋DNA。宿主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就被35S或32P标记上了。然后用T2噬菌体分别感染被35S或32P标记的细菌,并在这些细菌中***增殖。宿主菌裂解释放出很多子代噬菌体,这些子代噬菌体也被标记上35S或32P。

关于蛋白质外壳用什么标记和蛋白质外壳含什么元素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蛋白质外壳含什么元素、蛋白质外壳用什么标记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扫码二维码